曾延生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领导了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著名斗争。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以后曾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领导了赣南各县的武装暴动。一九二八年四月,他同他的爱人蒋竞英,英勇就义。
曾延生,学名宪瑞,字麟书。一八九七年三月十日,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白沙曾家村一个“世代书香”家庭。父亲曾采芹①是清朝秀才,依靠经营祖传薄地四十余亩和一家名叫“合顺店”的酒肉槽坊维持全家生活,家境并不宽裕。
曾延生从八岁起,先后在本村族祠“三省堂”和邻近的永乐寺、㘭路村以及吉安县城读书。 后来, 又考入南京体育师范学校。一九二一年秋肄业,受聘于吉安白鹭洲中学担任体育教员,并在吉安县立高小兼一个班的国文课。
当时,吉安学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已经时有发生。曾延生等人在白鹭洲中学、省立吉安第七师范和县立高小,组织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取得了驱逐七师校长尹士珍、高小代校长谢邦宪和阻止亲日派政客邹古愚接任高小校长,以及反对县教育局局长肖斯贪污大学生津贴费等斗争的胜利。
反动当局加紧了对进步师生的控制与迫害。一九二三年上半年的一天,曾延生在县立高小办公室阅读《新青年》,被军阀部队常德胜师的一个副官看见。暑假过后,白鹭洲中学和县立高小便同时以“行为越轨”为由,将曾延生解聘。
曾延生返回家里,向父亲陈述了想继续求学的愿望。父亲将几亩田地抵押,借了一笔钱,让延生到外地深造。
一九二三年秋天,曾延生踏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设立的上海大学的校门,选读了社会学系。他在这里探求革命真理,阅读了不少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并经刘九峰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延生入党后,先后和在南昌、吉安的同学、亲友建立了通信联系,给他们寄去《向导》、《中国青年》、《新青年》、《资本论入门》等多种社会科学书刊,热心传播革命真理。
一九二四年暑假,曾延生和罗石冰从上海回到吉安,在第七师范发展了一批党员,其中有陈正人、梁一清、梁明哲、曾迎祥等。八月,又秘密建立了中共吉安第七师范小组。
为了推动和发展上海各区的工人运动,一九二四年开始,“党选择了沪西小沙渡和沪东杨树浦作为工作重点。”①曾延生被派到沪东杨树浦区,以创办“平民夜校”作掩护,对工人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一九二五年一月,为了贯彻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曾延生不分昼夜奔波于杨树浦一带的纱厂,组织工人建立和发展工会。他发动沪东工人积极参加沪西工人发起的“二月罢工”。经过近一个月的斗争,终于迫使日本资本家向工人请求谈判。这一斗争锻炼了工人队伍,扩大了工会组织。“几天之内,杨树浦地区的工会会员迅速增加到三千多人。”①同时,党的组织也得到发展,蒋竞英等工会活动分子,经曾延生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的当天,曾延生带领一支工人宣传队,由杨树浦向南京路进发,沿途高呼口号,散发传单,演讲宣传。持续至下午,又与武装巡捕冲突搏斗,直到奉命撤离。
六月十四日,曾延生以上海工、商、学界宣传代表身份,奉命来到南昌,向各界人民陈述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真象和继续在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屠杀工人的罪行。当他回到吉安时,“吉地学联已组织驻会沪案干事部”②,“于是乃由学联聘为特别干事。”③
曾延生进吉安学联工作后,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反帝宣传。“除他个人在各机关各店铺及少数乡村宣传外,并在学联驻会干事部组织宣传队,每日午后到吉地及其附近各处宣传。”④几天之后,吉安四千多工人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声援上海“五卅”运动。接着,全城罢工、罢课、罢市,成立“募捐委员会”和“仇货检查队” ,掀起了一场爱国反帝风暴。
与此同时,曾延生还注意做好工人组织的发展和骨干培养工作。在一次地方团员大会上,他“提议组织同志分组到码头工人、染布工人、裁缝工人、米业工人”①中去,进行行业工会的组织工作。会后,他亲自规划在省立七师、阳明中学、吉安中学,通过学生会开办平民夜校,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他还在驻会沪案干事部中,经常组织谈话会,对于党、团员的工作,“常加以痛切之批评与指导”②。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吉安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除省立七师党支部外,又建立了工人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
七月间,曾延生回到故乡工作。他首先在白沙附近的钟家村,吸收二十八名青年学生,以办国音补习班为名,秘密组织进步团体觉群社。后来,又吸收他的二弟曾如柏 (曾山) 等贫苦工农参加。到八月中旬,社员增加到九十多人。觉群社在白沙明心寺公开成立时,曾延生被推选为社长。党在觉群社社员中发展了二十多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曾延生任支部书记。他号召社员们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动员农民起来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提出打倒劣绅土豪之口号”③,“大得农民之信仰”④。
不久,曾延生奉命返回上海。时值党的十月扩大会议之后,他被派往中共引翔港部委会任宣传委员,十二月以后,又兼管组织工作⑤。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四日,北伐军攻克九江城。曾延生和妻子蒋竞英被党派往九江工作。根据省委决定,中共九江特支改组为中共九江地委,曾延生任地委书记。
在地委领导下,南浔铁路、久兴纱厂、轮船码头、九江第六师范和郊区的黄老门、马回岭、港口等农村,党、团组织迅速得到健全和发展; 工会、农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相继建立;并且举办了政治训练班、工农武装训练班,培养政治工作和武装斗争的骨干。为了反对奉系军阀“南伐”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还成立了反奉运动大同盟和反文化侵略大同盟。九江地区的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从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一九二七年一月初,九江的英商太古、怡和和日清公司的码头工人,为了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宣布罢工”①。一月六日,英舰水兵上岸镇压,当场打死码头工人吴宜山,并“致重伤工人数名”②。“一·六惨案”发生后,中共九江地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定: 动员一切力量,坚决收回租界。通过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召开的工农商学妇各界代表会议,制订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当天,愤怒的人群,手执大刀、梭标等武器,高呼口号,冲进租界,驱逐了英帝国主义分子和英国水兵,收回了被英帝国主义霸占数十年的“租界”。接着,中共九江地委又采取紧急措施,成立九江市民对英外交行动委员会,发表了《九江市民对英外交行动委员会宣言》③。这个宣言,迅速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英国政府被迫正式承认九江英租界无条件地交还中国管理。
这时,蒋介石的爪牙段锡朋指派喽罗李鸿翥纠集一批右派政客建立了“国民党九江县党部”,并组织黄色工会,破坏工人运动。在农村,他们欺骗农民夺取农会领导权,还挑拨市党部和农民的关系。二月间,九江县农民代表大会在市党部开幕。李鸿翥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的名义参加会议。他抢先发言,散布愚弄农民的谬论。以省农协特派员身份出席会议的曾延生,当即以“谨防扒手”为题,痛斥了李鸿翥的无耻谰言,使大会得以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一九二七年三月间,蒋介石加快了反共政变的步伐。十七日,九江的豪绅地痞流氓,捣毁国民党市党部,杀害了工人纠察队队员曹炳元。曾延生和九江地委的同志们,迅速组织反击,包围全城,捕捉暴徒。
三月二十九日,郭沫若逃脱蒋介石的魔掌,从安庆潜回九江,准备转赴南昌,曾延生指派陈冰等三人专程护送。就在这次从九江到南昌后,郭沫若在朱德家里,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四月四日,这篇讨蒋檄文最早经中共九江地委送交九江《民国日报》全文发表。同日,九江地委领导全市工农群众,一举捣毁了 “国民党九江县党部” ,处决了反动头目王若渊等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曾延生从九江调回南昌,先后担任江西省总工会组织部长和代理委员长。
六月五日,朱培德在南昌演出了“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的闹剧,曾延生也在被“礼送”之列。但他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监视,继续战斗在江西。不久,曾延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南昌“八一”起义的洪流,被分配在粮秣管理委员会担任委员。起义军挥师南进,于九月二十三日占领潮州,曾延生随大军入城。次日清晨,他往城外筹粮,傍晚返回驻地时,部队已进军汕头。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折回江西找党。
十月间,中共江西省委派曾延生、汪群到万安,和曾天宇一道,筹划万安暴动。在召开了全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之后,曾延生深入到窑头、百家、罗塘等地,协助当地党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在此期间,他们获悉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派李思愬往赣州收编十四军,乘“美洲号”轮溯江而上。曾延生和罗塘党的负责人,组织农军拦江截击,缴了敌人四条枪。
十一月下旬,曾延生又奉命去泰和、吉安一带开辟新区,在泰和万合田塅朱家村建立了吉、万、泰中心联络站。十二月间,他又调任赣南特委书记。
曾延生偕蒋竞英一路风尘来到赣州。城里早就贴有朱培德发出捉拿他的“通缉令”。曾延生看了嗤之以鼻,从容地到真君阁去找地下党的同志。几天后,以曾延生为首的中共赣南特委正式组成,旋即分头到各县去发动群众,准备农民暴动。他自己不畏艰险,四处奔忙。在城西门外,他参加了 “瞭棚”会议,筹划如何牵制白军力量为农民暴动创造有利条件。在峰山上的天主堂内,他参加了赣县第三区区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部署了大埠地区的武装暴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一九二八年二月间,赣县的大埠,南康的潭口,于都的里仁、桥头和信丰等地,先后爆发了农民暴动。同时,特委还秘密创办了 《红旗日报》,指导运动深入开展。
赣南各县的农民暴动,使国民党反动派“疲于应付”①。他们除了抽调兵力疯狂镇压暴动,还在赣州城内增派特务加紧搜查,旨在“破获发号施令之机关与其发号施令之首领”①。在这笼罩着白色恐怖、范围不大的赣州城内,曾延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进行革命活动。后来,他的行迹终于被敌人发觉。三月二十三日,敌人突然包围了中共赣南特委机关所在地古城巷二号,曾延生和蒋竞英不幸被捕。
曾延生被捕后,被解送到赣州警备司令部。面对敌人残暴的审讯,他毫不屈服; 在敌人变换花样,采用肉麻的腐蚀时,他毫不动摇。敌人无计可施,又把蒋竞英带到曾延生的牢房,企图软化他们的革命意志。
夫妻二人,牢房相见,互相慰问,互相鼓励。他们回答敌人“关怀”的是雄壮有力的歌声。
一九二八年四月四日,敌人下了毒手。在刑场上,曾延生和蒋竞英高呼: “打倒帝国主义! ”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容就义。
一九三○年十一月,毛泽东在诱敌深入实行战略转移撤离吉安的途中,特意访问了曾延生的家乡,亲切慰问了曾延生的母亲②,热情赞扬了曾延生的革命精神。
注释
①曾采芹,1878年生,1925年参加进步团体“觉群社”,后担负党的秘密联络工作。三次被捕,1931年7月牺牲在吉安狱中。
①《五卅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版。
①《五卅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5月版。
②③④吉安团地委书记给团中央局书记的《吉安团工作总报告》(1925年11月5日),见1960年编印的《吉安地区革命史资料》第1卷,存江西省档案馆。
①②③④吉安团地委书记给团中央局书记的《吉安团工作总报告》(1925年11月5日)。
⑤1925年12月26日引翔港部委第九次部委会议记录,影印件存上海档案馆。
①②《九江市民对英外交行动委员会宣言》,见1927年1月27日广州《民国日报》。
③见1927年1月27日广州《民国日报》。
①见1928年4月14日敌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给国民政府的呈文,复印件存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①见1928年4月14日敌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给国民政府的呈文,复印件存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②曾母康春玉,1878年生,1967年病故。土地革命时五次被捕,从不屈服。解放后被誉为“革命的母亲,勤俭的榜样”。见1960年1月7日 《井冈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