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这一生
(少华、游胡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8.4万字)
★谁也不能否认,从普通民众到领袖人物,从士兵到元帅,从关内到关外,林彪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疆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创造过神话般的业绩。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包括人在内。林彪就是例证。
★林氏祖先遗训: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地。
★苏轼的《后赤壁赋》:
予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崖,披蒙茸,跛虎豺,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回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林彪还不是要象苏轼那样,淡泊宁静,我行我素;而是要像夜半孤鹤,独来独往。)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整个军校,除一间俱乐部是青砖瓦房外,教学、宿舍、伙房、厕所都是草房。军校学员每人发2套军装、2件衬衣、2双布袜、3双草鞋和一条武装带。
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学内容,讲授《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军事学》、《交通学》、《实地测图》。
★22名勇士冒死抢夺泸定桥。林聂决定发给每位英雄一套列宁服,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
★1943年5月2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引起了巨大反响,国民党有人叫嚷:共产国际解散了,中共也应该解散。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统率下进入东北与日军作战,全歼关东军主力67万人。
★1945年8月起,中央派往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多达20人:
林彪、彭真、罗荣恒、陈云、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黄克城、王首道、谭政、程子华、陈郁、乌兰夫、肖劲光、万毅、吕正操、古大存。
(准备了组建100个团所需的干部。)
★哈尔滨,满语意为“晒网场”。据说古时候是个小渔村,经过创业者的开拓,到20世纪已是繁华非凡,享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52天的辽沈战役,我方以6.9万人的伤亡,歼敌1个总部、1个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33个整师加16个团,共47万人。
★入关时,东北野战军号称百万,实际兵为83万。与魏蜀吴赤壁之战,曹军人数一致。
★在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威望和权威如日中天,不可仰视。将领们有一种“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急乎走,则回也瞠乎其后”的虔诚。
★64天的平津战役,我军以3.9万人的伤亡,歼灭和改编敌军1个总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万人。
★林彪“三不”习惯:从不到同僚家串门,从不到部下家作客,从不探视病人。
★1960年1月,林把毛在延安为抗大题写的三句话、八个字(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发挥成为“三八作风”,作为检验全军队革命化的标准。
其后,林又发明了“四个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和“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1971年7月,毛向政治局推荐了一本晚清小说《何典》,特别指出了书中四句话:
说嘴郎中无好药,死病无药医,药医不死病,一双空手见阎王。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十大元帅,朱德年龄最大69岁,林彪年龄最轻49岁,平均年龄是57岁。
1930年,林彪任红1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2岁。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野战军司令、元帅。
(1995年5月29日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