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教
(江西教育出版社,15万字)
★关于家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就是以家长的日常言行、家书、家庭活动、家风等因素,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对下一代的成长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大凡古之先贤,今之名人都注重对子孙进行道德、性情、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的家庭教育。
★立志。
★金镂衣(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郑晓(明)训学语: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学非记诵云尔,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如身亲履之。南阳一出即相,淮阴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志士读书当知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最多也。
★郑板桥“富贵足以愚人,贪贱孕育理想。”
★苏霍姆林斯基对儿子讲:“思想、理想,这是伟大的、神圣的词。不管是谁,也不管他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如果企图把人类思想的美加以庸俗化,用市侩的自负和淡漠,用庸人的嘲笑去玷污这个纯洁而庄严的词,他就是对人本身的玷污。思想性,这是真正的人性。歌德说任何人,一旦离开思想,最后剩下的也只是一堆肉。”
(苏霍姆林基〈1918年-1970年〉:苏联教育家。他一生写过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作品。他长期从事教育实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生动,他的著作被誉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百科全书”。)
★劝学。
★孔子对其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欧阳修《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明·庞尚鹏: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诳言,毋贪利。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果树,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歌德之子在其纪念册里摘引别人写的一段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中间,他死去了。”歌德见之,十分不高兴,他认为对人生采取这样玩世不恭的态度,很不严肃,于是写道:“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他还在一首诗里写道:“我的产业是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他身体力行,写《浮士德》前后用了60年的时间。
★品行教育。
★黄炎培给儿子黄大能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马克思的“自白书”
19世纪60年代,伦敦非常流行一种填写“自白书”的娱乐。这种娱乐类似于问卷调查,出一些小题目让人们回答。有一天,马克思的大女儿燕妮和二女儿劳拉拿一张“自白书”要爸爸填写。马克思想趁此机会表明自己的心迹,以此教育女儿,便认真地填了起来:
您最珍重的品德……朴素。
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最不能容忍的缺点……奴颜婢膝。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
您喜爱的诗人……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欢的箴言……怀疑一切。
★宋·赵鼎: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固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勤,祈以处己;和顺,所以接物。与人和则可以安身,可以远害矣。
★宋·范纯仁: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家教艺术。
★曾参杀猪教儿。
孟母教子:择邻三迁;断织以教。
★戚继光“不求安饱,笃志读书”。
★任弼时曾为他的七岁幼子任远写了“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16个楷书大字,作为习字的大字样本。
★宋·家颐教学语: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学。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教学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芒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宋·陆游教学。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虚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德·威特不让别人称其子卡尔·威特为“神童”。使之避免了骄傲狂妄的毛病,也避免了历来所惯见的“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变庸人”的厄运。
★家训家书。
★徐霞客之母说:“猪圈难养千里马,花盆难种万年松”。
★傅雷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涮!
★鲁迅病中写遗嘱:
①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②赶快收敛,埋掉拉倒。③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④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⑤孩子长大,倘无才能,但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⑥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⑦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庞氏家训。
★崇厚德。
骨肉天亲,同枝连气,凡利害休戚,当死生相维持。若因财产致争,便相视如仇敌,及遭死丧患难,反面不相顾,甚于路人,祖宗有灵,岂忍见此。
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论人惟称其所长,略其所短,切不可扬人之过。非惟自处其厚,亦所以寡恕而弭祸也。若有责善之义,则委屈道之,无为已甚。
★曾国藩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帮无怨,在家无怨。”
★宋·谢良佐遗训: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欲而求同理。
★傅雷对傅聪说:“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我愈来愈觉得读书太少,聊以自慰的就是还算吸收、消化、贯通。
★康熙帝说: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即如董子所云:“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谓之升平世界”。果使风不鸣条,则万物何以鼓动发生?雨不破块,则田亩如何耕作布种?以此观之,俱系粉饰空文而已,似此者皆不可信为真也。
★李世民戒皇属。
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恐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
吾已鬃眉白,汝方衿佩青。
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
★子发母拒子入门。
★汉·蔡邕女训:
心犹首面也,是汉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咸知饰其面而不修其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台,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髻则思其心之整也。
★纪晓岚:家教原则为“四戒”、“四宜”。
一戒晏起;二戒懒惰;
三戒奢华;四戒矫傲。
一宜勤读;二宜敬师;
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戚继光同士兵共甘苦,军纪严明。有一次,行军途中突然遇到大雨,地方长官请戚将军到民房中避雨,他说,千军万马在淋雨,我怎能独自打扰民居去避雨?戚将军硬是站在户外,直到雨停。
(1995年5月24日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