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1937~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的芦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在上海发起进攻,两地的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指导抗战取胜的根本方针,同时决定将3万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称十八集团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22日,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我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展开了广泛独立的游击战,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在1938年10月攻占武汉、广州之后停止进攻。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进行了一系列抵抗,如芦沟桥事变、上海八一三事变时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击,在山西和八路军的协同抗日,特别是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变换手法,以军事进攻为主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以政治诱降为主对付国民党。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派公开投降日本,在1938年底成立傀儡政权,并协助日本进攻抗日根据地。以蒋介石为首的一派则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直到后来退入贵州为止;同时勾结日本军队进攻解放区。对此,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的残酷进攻,战胜了蒋介石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从而壮大了人民力量。从1942年起,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度过了难关,为夺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1944年,我八路军、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胜利召开,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我东北。次日,毛泽东号召一切人民抗日力量进行全面反攻,对日寇作最后一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八年抗战,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安全,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在世界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