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府
自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二十四个省区中已有十四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1911年11月30日起各省都督府代表齐集汉口举行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2月10日起,代表会议移至南京,29日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2日通告各省改用阳历,以是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加选黎元洪为副总统,并通过了孙中山所提出的国务员名单; 28日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充任议员。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这个政府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当时在政府中尚居领导地位,故能颁布一些有利于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如禁止刑讯;取消清律中对各类所谓“贱民”的一些特别限制;通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卖身契约和一切主、奴名分。在革除社会恶习方面有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 禁止赌博、蓄辫、缠足等。在发展实业方面,宣布政府振兴实习的方针,颁布了一些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和措施。特别是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但是,南京临时政府对内不敢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没有分土地”,“不晓得镇压反革命”,对外“反帝不尖锐”;而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被攫取的特权。所以后来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的压迫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步步退却,最后交出了政权。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4月1日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日及4日参议院分别议决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资产阶级共和国及其南京临时政府遂告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