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爆发了—场现代条件下的岛屿争夺战,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英(国)阿(阿根廷)马岛之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 ,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1度,西经57度地区,由346个岛屿组成,面积12800平方千米,人口2000,首府斯坦利港。马岛在军事上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曾被称为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钥匙” 。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马岛所处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引起马岛战争的因素。
阿根廷和英国就马岛的归属问题整整争议了一个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行了持久的谈判,但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阿根廷认为马岛原属西班牙王室,阿根廷独立后,其主权应属于阿根廷。而英国认为,马岛是它的殖民地,只接受把它作为一个非殖民化问题来处理,不承认阿方拥有主权。1960年以来,联合国大会曾4次作出决议,要求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20多年中,两国谈判时断时续。但主权归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谈判破裂后,英阿双方关系日趋恶化,阿根廷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殖民主义这一“毒瘤” ,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的武力统治。
战役经过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政府和军方决定出兵收复马岛,战事开始。两国参战兵力:英国舰船118艘(作战舰艇40余艘) ,飞机约270架(含战斗机60架) ,地面部队9000人;阿根廷作战舰艇22艘,飞机约370架(含战斗机约200架) ,地面部队1. 3万人。
4月2至29日为作战的第1阶段,阿军登陆马岛与英军战略展开。4 月2日,阿军4000人在马岛登陆,岛上英军投降。3日,阿军占领南乔治亚岛。英国迅速作出反应,5日组成特混舰队开往南大西洋; 25日,攻占南乔治亚岛; 29日,舰队主力抵马岛水域。4月30日至5月20日为第2阶段,实施封锁与反封锁。4月30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实施海、空封锁。5月2日,英核动力攻击潜艇用鱼雷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阿飞机以空舰导弹击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5月21日至6月14日为第3阶段,实施登陆与抗登陆作战。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阿军进行抗登陆。阿飞机先后以炸弹击沉英护卫舰“热心”号、“羚羊”号和驱逐舰“考文垂”号,以空舰导弹击沉“大西洋运送者”号直升机运输舰(由商船改装) 。但阿三军抗登陆作战不够协调,空军飞机损失严重,主要武器供应困难。6月14日,英国攻占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守岛阿军停止抵抗。
评价
英阿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南大西洋首次爆发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这场战争由1982年4月2日开始到6月14日结束,历时74天。双方参战兵力约10万人,英阿双方在作战中都投入了许多现代化先进的武器装备,有些是首次用于实战,战果十分突出。战争中,参战双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交织进行,是一场影响较大的现代化局部战争。此战表明,在现代条件下,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较大的战斗威力,对海战样式的变革已产生深远影响,但传统武器仍具有生命力;对海上舰艇编队的主要威胁来自空中,编队防空必须要有预警机、足够数量的远程截击机和高效能的防空武器;后勤保障的规模大,组织复杂;电子战系统对取得海战的胜利起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