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1863年拉萨尔等人领导成立全德工人联合会,为社会民主党的建立迈出了一步。具有决定意义的是1869年倍倍尔、威廉·李卜克内西、白拉克等人领导创立的社会民主工党,它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南,为德国群众性工人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德国工人运动中的这两个派别在1875年联合为统一的工人党——社会民主党,德国工人阶级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它的成立标志着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发展。
建党任务提上历史日程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它在工业上虽落后于当时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却已赶上法国。1850—1870年间,德国的煤产量由670万吨增加到3,400万吨,增长4.1倍;生铁产量由21万吨增加到139万吨,增长5.6倍;钢产量由5,900吨增加到17万吨,增长近28倍;蒸汽机普遍使用,功率由26万马力上升到248万马力,增长8.5倍;铁路长度由6,000公里增加到18,876公里,货运量增长27.1倍。1870年,德国已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占13.2%,居世界前列,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
德国工人阶级队伍也相应壮大。工人人数显著增加。在普鲁士王国,从事工业和手工业的人数,1861年比1849年增加21%,即从147万余人增至178万余人,其中从事机器制造业的工人增长近1倍。个别大工厂已集中上千工人,埃森的克虏伯工厂在1860年有2千工人,而到1870年已达1万6千工人。不过,在小企业中劳动的手工工人仍在全国工人中居多数。工人的工作时间每日长达13—14小时,纺织等行业中甚至达15小时。他们的工资只相当于英、美、法等国工人工资的1/4至4/5。
五十年代中,德国工人处在白色恐怖统治下。根据1854年结社法,一切以“政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宗旨”的工人团体都被解散。但是,各类自助合作社、信贷会、互助储金会、医疗保险储金会吸引了不少手工工人,此外还有体育协会、歌咏团体、教育协会等。1850—1859年间,工人为维护经济利益还举行过107次罢工。共产主义者同盟虽然在1852年解散,它的一些成员就是在反动年代中也没有终止秘密宣传,尤其在主要工业区来因省许多城市的工人中有很大影响。古·勒维、卡尔·克莱因、卡尔·克林格斯等都是当地工人团体的领导人。马克思同勒维等人保持着联系,了解工人运动状况,并尽可能提供指导。
五十年代末,随着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重新高涨,争取民族统一的政治浪潮再次席卷德国各地。普鲁士容克竭力坚持通过王朝战争兼并其他各邦,确保自己在统一后的德国的统治地位;自由资产阶级则力图同容克分享政权,在1861年6月成立了德国进步党。容克和王权拥护者也在同年9月建立了国民联盟(后为保守党)。广大群众展开了要求消除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运动。对激烈的政治动荡十分恐惧的国王在1862年9月一度想退位,当月又任命容克贵族俾斯麦为首相。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工人运动出现逐渐活跃的新局面。工人群众不仅参加到在民主基础上实现德国统一的运动中来,而且开始意识到要为自身的阶级利益而斗争。工人教育协会在各地纷纷成立,到1862年已有100余个。
根据德国工人运动重新兴起的新形势,马克思在1861年及时提出建立新的工人政党的设想,并准备从创办革命工人报刊做起。他在1861、1862年先后两次同拉萨尔商谈,只是由于拉萨尔坚持他的错误观点而没有成果。
这时,先进工人逐渐觉察进步党领导人舒尔采一德里奇等人鼓吹工人集资组织自助合作社就会摆脱贫困,不过是向工人散布幻想,进而认识到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独立展开斗争的必要性。工人瓦尔泰希和弗里茨舍在1861年2月在来比锡工艺联合会的大会上提议,建立不依附资产阶级的独立的工人组织,进行政治宣传。他们在第二年4月退出工人教育协会,成立了工人政治组织“前进”协会。新协会召集工人大会,选出了以瓦尔泰希为主席的委员会(称“来比锡委员会”),筹备召开全德工人代表大会,“建立一个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委员会在当年11月向全德各地发出“宣言”,明确指出:“工人们有能力并且有权利自己自觉地支配自己的命运”。召开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呼吁,在柏林、汉堡、纽伦堡,特别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原成员影响较深的来因省的许多城市的工人中得到广泛响应。柏林工人大会选出了以油漆工艾希勒为主席的委员会,协助来比锡委员会筹备全德工人代表大会。
工人们对容克及其代表插手工人运动也很警觉。柏林委员会主席艾希勒1862年10月到来比锡联络,向工人说,对进步党不能期待什么,而应当相信俾斯麦,只有俾斯麦能实施普选权,并为工人生产合作社付出创办资金。工人们揭露了艾希勒的特务面目。
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觉悟的提高,把建立工人政党的任务提上了历史日程。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都流亡在国外,他们的著作在工人教育协会这类团体的工人中还几乎没有人读过。建党活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来比锡委员会为了给即将成立的全德工人政治组织拟定纲领,不得不求助于拉萨尔。
拉萨尔和全德工人联合会
在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涨的趋向时,拉萨尔开始了他在工人中的宣传鼓动。他在1862年4月第一次向柏林工人发表演说(后出版小册子《工人纲领》),指出工人同资产阶级是对立的阶级,宣称工人等级的任务是要把自己的原则上升为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原则。这些观点很快吸引了刚卷进政治潮流的工人,对启发他们的觉悟有积极作用。拉萨尔自己也在工人群众中获得名声。因此,当拉萨尔的朋友勒维把《工人纲领》推荐给瓦尔泰希等人后,来比锡委员会决定请他来起草工人运动的纲领,担当运动的领导工作。
1863年1月,瓦尔泰希等同拉萨尔晤谈,同意未来工人组织名为“全德工人联合会”。随后,委员会正式请拉萨尔以“公开答复”形式起草纲领,要求他阐明:德国应成为统一的共和国,而在其他的国家形式中工人的统治是不可能的;除了革命,无法建立工人阶级的统治;说明德国现状与工人对各党派的态度;全德工人联合会应是全德国统一的群众性工人组织等各点。这些要求清楚地表明了工人们所要建立的独立政党的原则立场。
拉萨尔在同年3月写出《公开答复》。其中指出:“工人等级应当建立独立的政党”,“德国工人党应当成为一个强大的、独立的、追求比普鲁士进步党更有原则的政治目的的党”,工人应争取普选权。还指出,普鲁士政府是当时德国最落后的政府;并说:“在有共同利益的地方和问题上支持进步党,但是只要它离开了共同利益就坚决抛弃它,反对它”。这些言词是符合正在建立本阶级政党的工人们的愿望的。于是,委员会以6票对4票赞成把《公开答复》作为运动的正式纲领,同时将它交各地工人讨论,在一些工人集会上被通过。
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拉萨尔被选为主席,瓦尔泰希为书记,理事中有勒维、克林格斯、约克等工人活动家。联合会到8月有1千名会员。他们脱离资产阶级控制的工人教育协会,建立起独立的工人政治组织,是建立工人政党的重要一步。拉萨尔的宣传鼓动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全德工人联合会还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纲领《公开答复》没有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任务和正确道路。这个纲领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贫困归因于存在所谓“铁的工资规律”①。它不是宣传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而把由国家资助创建生产合作社,作为取消“铁的工资规律”,解除工人贫困的基本办法;而工人进行和平、合法的宣传,争得普选权,工人在议会中得到席位,被说成使国家为工人合作社出钱以解放工人的有效手段。联合会章程规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道路”,“为实行普遍的、平等的和直接的选举权而进行活动”。来比锡委员会为成立工人政党而提出的只有通过革命才能确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根本原则,被一笔勾销。
在联合会中工人会员占绝大多数。但章程规定,主席拥有独裁权力,可决定联合会大会是否召开及会址,决定副主席及继承人的人选,向会员发指令。结果,联合会的活动被限制为发展会员,组织会员听拉萨尔的讲演,散发他的小册子,染上了浓厚的宗派色彩。
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政治策略也对联合会的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他多次与俾斯麦密谈,担保联合会将同保守党结盟,共同对付进步党,同时在工人集会上煽动会员“站在王权一边反对资产阶级”,支持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俾斯麦通过拉萨尔掌握联合会的组织发展和活动情况。
先进工人很快发现,他们争取建立的党还没有出现。当年8月,瓦尔泰希向拉萨尔提议,应当重新“创立一个能够领导未来革命的组织”。第二年初,他辞去联合会书记职务,在他周围形成了革命反对派。威廉·李卜克内西也在柏林组成了反对派。他们提出了改变联合会的政策和组织原则的强烈要求,商定了取消主席独裁制、撤换拉萨尔的步骤。
为创建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
要在德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当时最迫切的是向工人群众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他们指导下,李卜克内西,随后是倍倍尔、白拉克等人,为建党积极开展了宣传活动。
马克思在1864年6月初写信对李卜克内西说:“尽管我们从策略上考虑暂时不干涉拉萨尔的行动,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把自己同他混在一起”①。马克思在同李卜克内西、克林格斯等工人活动家的通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明指望普鲁士王国恩赐工人解放是十足的幻想。
1864年冬,拉萨尔分子施韦泽创办《社会民主党人报》。马克思、恩格斯应邀撰稿,通过报纸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把他起草的第一国际成立宣言译成德文寄去刊载,宣言通俗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目标和途径。1865年2月,他又在该报发表论蒲鲁东的文章,在批评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时,批驳了拉萨尔的错误观点。恩格斯写作小册子《普鲁士军事问题与工人政党》,论证了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必要性,并阐明工人阶级既要批判资产阶级进步党的怯懦,尤其要对普鲁士军事官僚君主制作不调和的斗争。由于施韦泽连续发表文章,向俾斯麦及其政府献媚,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报刊上公开谴责了施韦泽。
同时,李卜克内西在全德工人联合会中宣传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说明马克思是德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以打破联合会内对拉萨尔的迷信。李卜克内西在1865年3月柏林分会的多次集会上公开批评拉萨尔主义,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既不能屈从于俾斯麦政府,也不能依附于资产阶级,而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党”。
革命反对派获得了新发展。来因地区工人纷纷支持马克思对施韦泽的谴责,开始在组织上同拉萨尔派决裂。佐林根的反对派在1865年4月从全德工人联合会中分离出来。来因地区一些城市和汉堡、来比锡、美因茨也相继建立独立的反对派分会。
第一国际德国各支部的广泛建立对各工人团体克服错误思潮影响起了重大促进作用。马克思积极推动工人和工人团体加入第一国际。1865年9月第一个支部在佐林根成立。柏林、马格德堡、科伦等城市也相继建立支部。第一国际支部在1866年已达26个。同年1月,马克思同意约·菲·贝克尔的建议,国内各支部暂时归瑞士日内瓦德语区各支部中央委员会领导。作为第一国际德国通讯书记,马克思还同国内活动家频繁联系,对一些支部给予直接指导。
秘密成立的国际支部在合法的工人团体中宣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与国际团结的思想,组织国际会员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批评拉萨尔的错误观点。柏林支部领导人艾希霍夫在马克思指导下撰写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本小册子,介绍了第一国际的基本原则。全德工人联合会反对派代表组成的支部成为团结联合会内先进工人的核心。
拉萨尔派首领仍然坚持拉萨尔的政策和独裁制,但内部也发生激烈分化。拉萨尔临终指定为联合会主席的伯·贝克尔在1865年11月下台,施韦泽则日益得势,一年半后夺得主席权位,继续同普鲁士政府暗中勾搭。而以拉萨尔的密友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为首的一伙人,特别狂热地鼓吹对拉萨尔的迷信,在1867年5月分裂出去,以“拉萨尔的全德工人联合会”为招牌,单立小宗派。
工人教育协会这时也有了进展。1863年6月联合组成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1865年8月,李卜克内西到来比锡之后,同担任来比锡工人教育协会主席的倍倍尔结下亲密友谊。倍倍尔在他的帮助下很快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于1866年底加入第一国际。他们以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为基础,为建立工人政党共同斗争。
资产阶级思想还束缚着工人协会联合会。1866年8月,萨克森工人教育协会在开姆尼茨举行会议,工人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联合成立了萨克森人民党。开姆尼茨纲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等项民主要求,但没有强调工人阶级的利益,只笼统提到工人要从任何压迫中解放出来,还说要实现普遍富裕、消除劳资对立,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作了妥协。
1867年春,工人协会联合会在弗兰肯堡召开会议,根据当时担任德累斯顿工人协会领导的瓦尔泰希的议案,通过一项决议,申明拒绝资产阶级进步党人舒尔采-德里奇向工人鼓吹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同年10月举行的联合会格拉代表大会上,倍倍尔击败选举对手、进步党人麦·希尔施,当选为理事会主席。联合会在思想上、政治上开始摆脱资产阶级的束缚。
1867年9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出版,在工人中掀起了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热潮。恩格斯在德国许多报刊上发表评介文章。李卜克内西主编的《民主周报》上刊载了工人哲学家狄慈根等人的评论。艾希霍夫在柏林工人集会上讲演,介绍《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全德工人联合会理事、不伦瑞克分会领导人白拉克认真研读它之后,发表了题为《雇佣劳动和资本》的文章。
这时,就连拉萨尔派首领施韦泽也出面邀请马克思以贵宾身份出席全德工人联合会1868年8月汉堡代表大会。争取政治自由、规定标准工作日、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等项,被列入议程。白拉克在会上作关于《资本论》的报告。大会认为,卡尔·马克思的著作“为工人阶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表明广大工人会员在逐步摆脱拉萨尔主义的束缚。
同年9月,在纽伦堡举行的德意志工人协会联合会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第一国际章程为基础的政治纲领,实现了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决裂。纽伦堡纲领明确指出:劳动阶级的解放必须由劳动阶级自己去争取,消灭一切阶级统治是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纲领成了吸引和集合德国工人运动先进分子的旗帜,工人协会联合会也成为建立工人政党的基本力量。
然而,施韦泽一伙仍然坚持拉萨尔的政策和宗派立场,并敌视工人协会联合会。为了团结和壮大觉悟工人的队伍,使工人政党早日建立,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根据马克思的指示,进一步揭露和孤立施韦泽等拉萨尔首领。在1869年3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巴门一爱北斐特大会上,他们应邀到会参加公开辩论,当众揭发施韦泽同普鲁士政府有勾搭。14名代表(代表4,500会员)在会上拒绝对施韦泽投信任票(另有42人代表7千多会员投了信任票)。施韦泽受到沉重打击后,动用开除等高压手段打击先进工人代表,甚至限令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同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操纵的小宗派合并。这种倒行逆施在联合会内激起极大愤慨, 会员大批退出。盖布、约克、邦霍尔斯特等活动家都加入白拉克领导的反对派行列。全德工人联合会反对派成员同工人协会联合会、第一国际各支部的代表在7月17日联合发出在爱森纳赫召开全德社会民主派工人代表大会的宣言,共同发起创立社会民主工党。
8月7—9日,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大会在爱森纳赫举行。施韦泽煽动一些拉萨尔分子挤进会场的企图没有得逞。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分子、人民党代表宗纳曼也退出了会议。爱森纳赫派以工人协会联合会、全德工人联合会反对派和第一国际各支部的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人为基本队伍。
倍倍尔就纲领问题和组织问题作了报告。大会通过的纲领几乎逐字逐句地采用了第一国际章程引言部分的重要原则, 指出:工人对资本家的经济依赖性构成一切形式的奴役的基础,社会民主工党致力于“废除现在的生产方式”,即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并不是为了争得阶级特权,而是为消除一切阶级统治而斗争;工人阶级政治的和经济的解放只有在它共同一致地进行斗争时才是可能的。纲领还表达了劳动解放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共同奋斗的思想,郑重声明社会民主工党是第一国际的“分支”。纲领表明,党已经初步站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这对于一个拥有1万名党员的群众性工人政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爱森纳赫纲领的明显缺点是,没有明确指出要确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含混地说社会问题的解决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可能,还说党力求建立自由的人民国家,混淆了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不同斗争目标。纲领在近期要求中包含了拉萨尔的国家贷款给合作社,使每个工人得到自己全部劳动成果等错误观点。这是多数领导人对科学社会主义还缺乏深刻认识的反映。
爱森纳赫代表大会采取民主制与集中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德国境内建立了党的统一领导中心。大会特别强调民主制,这是对拉萨尔派独裁制的否定。白拉克依据拉萨尔派组织的教训指出:“运动的力量必须根植于广大党员群众中,而不是靠以这种或那种特性而显露头角的两三个杰出个人”。大会选举白拉克、邦霍尔斯特等5人组成的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构,它对全国代表大会负责;为防止5人委员会专权,同时设立了11人监察委员会。大会还决定《民主周报》(不久改名为《人民国家报》)为党的机关报,继续由李卜克内西领导。工人协会联合会决定解散,而加入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国际德国各支部也都加入该党。
社会民主工党的诞生是德国工人运动发展途程中的巨大进步。虽然拉萨尔派还存在,工人运动暂时还是分裂的,但是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使德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容克统治、反对资本剥削、争取解放的斗争中有了革命的领导核心,同时为工人运动的统一开拓了道路,准备了思想、组织的基础。当英国、法国的工人还分别受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束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党之时,德国工人阶级则由于最早创建了社会民主工党而居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前列。
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成立
社会民主工党在对普鲁士的专制统治坚持斗争时,并继续清除拉萨尔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争取实现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
在普法战争期间,社会民主工党委员会发表宣言,抨击普鲁士兼并法国阿尔萨斯、洛林的掠夺计划。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在1870年12月的联邦国会上谴责普鲁士的侵略政策,投票反对战争拨款。他们两人以“叛国罪”被当局监禁。党委员会成员白拉克等人以及党报编辑也先后遭迫害。但是社会民主工党依然顽强地发展。它在国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由1871年的38,975张上升到1874年的171,351张。
社会民主工党同时努力争取与全德工人联合会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全德工人联合会广大工人会员同社会民主工党党员多次共同集会,反对普鲁士兼并阿尔萨斯、洛林,声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两派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分歧已消除,迫切要求联合起来对德意志帝国的统治进行斗争。1874年初,两个组织的群众在帝国国会选举中互相支持。社会民主工党还在许多城市动员拉萨尔派组织的工人参加反对军事法案的斗争,在科伦、汉堡等城市共同举行数千工人的抗议集会。
两个工人组织联合起来的愿望,在工人群众中日益强烈。在全德工人联合会1872年柏林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有代表正式建议寻求使两派统一起来的途径。同年举行的社会民主工党美因茨代表大会决定,委托党委员会不断试探同全德工人联合会进行原则性合作。
然而,拉萨尔派首领没有放弃错误立场。1871年3月,施韦泽因威信扫地而辞职,继任者哈森克莱维尔及其同伙拒绝同社会民主工党合作。全德工人联合会1873年柏林代表大会通过特耳克等人的提议,宣称社会民主工党的纲领、组织和策略同全德工人联合会完全不相容,指责社会民主工党分裂工人队伍,坚决反对同它合并。1874年,拉萨尔派首领又拒绝与社会民主工党议员组成共同的国会党团。在汉诺威代表大会上,虽然69名代表中有19名赞成同社会民主工党就实现联合举行谈判,但是,哈森克莱维尔、特耳克等人还是操纵大会再次拒绝与社会民主工党联合。
恩格斯在1873年6月致信倍倍尔,及时警告社会民主工党不要追求同拉萨尔派组织无条件的联合,同时希望进一步清除拉萨尔主义的影响。白拉克在同年8月发表题为《拉萨尔的建议》的小册子,着重批判了拉萨尔的国家资助合作社的观点,并建议当月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纲,将拉萨尔上述观点删除。代表大会鉴于拉萨尔派的顽固态度,决定停止进行合并的尝试,同时组成李卜克内西、狄慈根、盖布参加的修改党纲委员会。在第二年7月科堡代表大会上,围绕同拉萨尔派组织合并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大会接受了李卜克内西提出的“要统一,不要合并”的正确口号。但大会忽略了修改党纲、删除拉萨尔观点的问题,也没有强调要对工人群众加强宣传工作和批判拉萨尔主义。
当拉萨尔派组织的群众日益投入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之后,全德工人联合会遭到了政治迫害。1874年6月全德工人联合会在柏林被查封,各地组织也遭解散,会员人数此后一年内减少30%。陷入危机的拉萨尔派首领内部加剧分化,以哈赛尔曼为首的反对派同哈森克莱维尔、特耳克一派激烈争权夺利。他们一反常态,都想抢先同社会民主工党联合来摆脱困境。10月10、11日,特耳克、哈赛尔曼分别请求同李卜克内西进行合并谈判。
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本来应当在这种有利形势下,向全德工人联合会的广大会员揭露拉萨尔主义的破产,引导他们摆脱它的束缚,转到社会民主工党队伍中来, 同时迫使拉萨尔派首领承认,如果不放弃拉萨尔派的错误纲领,就谈不上合并。但是,李卜克内西、盖布、奥艾尔等领导人相信拉萨尔派首领有合并诚意,而抛弃了“要统一,不要合并”的正确立场,匆忙同意在11月初商谈合并,却把纲领问题搁在一边。李卜克内西还向马克思、恩格斯隐瞒合并谈判情况,也瞒着仍在狱中的倍倍尔和生病的白拉克。
拉萨尔派首领发现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急于实现合并,便在1875年2月合并大会的预备会议上要求把拉萨尔的观点纳入共同纲领中。参加会议的李卜克内西、奥艾尔、伯恩施坦等人面临这样的被动局面:要合并,就只得接受拉萨尔的信条作纲领条文,否则就要承担破坏合并的责任。在他们作了妥协后,3月7日公布了合并纲领草案。铁的工资规律、国家资助合作社、不折不扣地分配劳动产品,以及对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等拉萨尔的主要信条都被囊括其中。
在看到这个纲领草案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向拉萨尔派首领作原则性妥协极为愤慨。恩格斯在3月28日致信倍倍尔,首先对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提出严肃批评。5月5日,马克思致信白拉克,附上对纲领草案的详细批注,对纲领草案的主要条文逐条作了深刻的分析批判。他表示,他决不会承认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并指出:“合并这一事实本身是使工人感到满意的;但是,如果有人以为这种一时的成功不是用过高的代价换来的,那他就错了”①。
倍倍尔和白拉克同样反对无原则的合并,并计划向即将举行的哥达合并代表大会提出自己拟定的新纲领草案, 作为对3月7日纲领草案的对案。然而,李卜克内西竭力劝说4月初出狱的倍倍尔不要公开出面反对。倍倍尔和白拉克考虑到不利局面既已形成,提出对案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导致领导人的分裂,特别是考虑到合并总还是实现了工人运动的统一,是有益的成果,因而在大会前撤销了对案。李卜克内西本人也起草了批判拉萨尔主义条款的纲领建议,其中还吸取了马克思对纲领草案的批注的思想。但是,他也没有把建议提交大会,只是在大会上就个别问题批驳了拉萨尔观点。
合并代表大会于1875年5月22—27日在哥达举行。社会民主工党的许多代表不顾李卜克内西在纲领问题报告中提出接受纲领草案的要求,反对“铁的工资规律”的观点,并提议删除有关“反动的一帮”、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等条文。但是,拉萨尔派代表不同意对纲领草案作原则性修改。因此,大会通过的党纲列入了拉萨尔的基本信条。纲领宣称,德国工人党“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废除工资制度连同铁的工资规律”,要求“在劳动人民的民主监督下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合作社”。它在指出“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后,又断言“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纲领还要求劳动所得应当按照平等权利公平分配。纲领没有提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根本要求,而只以“一切合法手段”争取所谓“自由国家”。虽然如此,党纲还是提出,工人阶级的解放要求把劳动资料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此外,纲领也包含德国工人阶级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正确要求。大会还通过了一项承认组织工会的必要性的提案,实际上抵销了“铁的工资规律”的条款。但整个说来,哥达纲领比爱森纳赫纲领有明显的倒退。
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则基本上依据社会民主工党的章程。取消了主席独裁制。党章规定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构,由两名主席、两名书记和一名司库等多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同时设监察委员会。党章规定,取得党籍必须承认党纲并积极支持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党章还规定党员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以利克服盲目信从。拉萨尔派组织的宗派性质在此已基本消除,确立了革命工人党的组织原则。
哥达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虽然直到1890年哈雷代表大会上才正式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但实际上在合并后通常就已使用这个名称。
在哥达实现的合并消除了两派工人组织的分裂和对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的群众性工人政党。党员人数在此后1年中由2万5千激增至3万8千余。党报数至1877年增加到42种。1877年帝国国会选举中党获得近50万张选票,有12名议员,比1874年增加约15万张选票和3名议员,并已组成统一的国会党团。党的力量获得很大发展。继党的合并实现后,原属两派领导的工会即在哥达举行代表大会,工会运动也趋统一。到1877年底,会员增至5万人左右,发行15种工会报刊。
在哥达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中,拉萨尔派的哈森克莱维尔和哈特曼任两主席,德罗西任书记,爱森纳赫派方面只有奥艾尔任书记,盖布任司库,拉萨尔派居优势。但是在党的实际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和白拉克等人。两派的机关报在合并后仍分别发行。翌年8月党代表大会决定创办统一的机关报。倍倍尔在会上指出:来比锡出版的《人民国家报》是党的“精神中心”。大会确定新机关报《前进报》在来比锡(而不是在前拉萨尔派分子建议的拍林)出版。李卜克内西和哈森克莱维尔同任编委,但实际编辑工作完全是李卜克内西领导的,从而保证该报执行正确的方针。
由于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领导人在实际活动中坚持工人运动的革命原则,并不断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帮助,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阶级对德意志帝国的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即使在俾斯麦实行反社会主义者的非常法期间(1878—1890年),党依然得到发展。党还逐渐突破了党纲中的拉萨尔信条。1880年秘密召开的维登代表大会改变了党纲中只“用一切合法的手段”的规定,而决定在党纲中确认党有责任“运用一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91年爱尔福特代表大会进一步以新的爱尔福特纲领取代了哥达纲领,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党的活动。
然而,社会民主党成立时对拉萨尔派首领的妥协,对党的发展也有一定消极作用。正如马克思在1877年10月19日给左尔格的信中所说:“同拉萨尔分子的妥协已经导致同其他不彻底分子的妥协”①。先是杜林的思想一度在党内蔓延,党内杜林分子甚至竭力阻止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在《前进报》上发表。接着是苏黎世三人团鼓吹走合法、改良的道路。十九世纪末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潮直接承袭了拉萨尔传统。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在国际上也发生了很大影响。第一国际解散后,它继续维护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随着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恩格斯指导下,同法国工人党一起,直接承担了筹备创建第二国际的重任。在第二国际的活动中它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时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 拉萨尔认为:一个国家的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为维持工人生存和养育后代按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工人的实际工资总是在平均工资上下摆动。如果实际工资长期高于平均工资,工人生活改善,就会刺激人口激增,造成劳动力过多,从而使工资下降到平均工资之下;如果实际工资长期低于平均工资,工人生活状况恶化,生育就会减少,造成劳动力供应不足,而使工资上升到平均工资之上。因此,工人只能得到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任何努力都属徒劳。根据这个“规律”,拉萨尔派反对组织工会,反对工人开展增加工资、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经济斗争。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