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作战思想
在作战指挥方面,《武备志》注重实际作战,强调攻守方法。茅元仪在《军资乘》中列有“战”、“攻”、“守”三篇,主要讨论实战的要领,叙述攻城、守城作战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所使用的武器装备。茅元仪特别强调“战”,整本《武备志》都是讲战争相关事宜,之所以在《军资乘》部分单独列出一类,就是因为前面所言都是为实战做准备,而此处的“战”主要强调具体的两军交战事宜。整个《军资乘·战》涉及范围非常之广,包括了军行、渡险、赍粮、寻水、候探、烽火、乡导、审时、布战、料敌、应战、涉险、入伐、受降、符契、旌旗、器械、祭祃18个小类。具体来说,战前准备工作做足之后,进入两军交战状态,首先就是行军,故而以其为首。渡险、赍粮、寻水,都是行军所必须具备的常识和先期准备工作,所以仅次其后。行军途中,交战之前,要充分了解敌方的情况,刺探军情,传递消息,找好向导,这是将战之事。以上工作都准备好后,要观天时,察人事,料敌布战。如果战前没有充分的部署,敌人来攻,不能应对,则必会陷于败境。一切战略都策划好后,还要为敌人设置障碍,毕竟战争是不能完全预料的事情,有险可恃才能增加胜敌的可能性。以上内容是临敌作战之事。如果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那么战胜指日可待。一旦战胜敌人,则军队要进入他国领土,故次之以入伐。战胜入城后,要受降,这需要将帅了解相关的仪式,所以添加相关受降的内容。至于符契、旌旗、器械、祭祃都是古代战争所必备的物资,故而列于整部《军资乘》之后。
“战”之后为“攻”、“守”二篇。茅元仪强调实战,这两篇主要讨论实战要领,叙述攻城、守城作战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关的武器装备。古人认为“攻者难而守者易”,相对于攻城而言,守城相对容易一些。茅元仪不同意此说,他认为攻城、守城都很不容易。“攻者绰然于进退,守者尺寸之难施。”作为守城者,四面被围,即便是力战数十次,仍然无法突围,这样一来,则守方士气必然低落,加之粮草难以为继,符契、书信等难以传达,更增加了守城的难度。如此旷日持久,士卒疲惫,夜间守备必然松懈,更增加了攻方胜利的概率。故而,非天下“至精”、“至变”、“至神”者,难以取胜。要想守城,关键是先将城池建设完备,合乎防御需求。务必常备各种守城装备、后勤物资,战时激励士卒,约束部队,同心协力,才能使我方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