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防御思想
在军事战略方面,茅元仪注重边海江防,关注战略防御。明代后期,西北边防、东南海防和江防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方的守备设施又因多年失修而罅漏百出。为此,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多处阐述了加强国防建设的建议,主张实行边、海、江防并重的国家防御战略。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有三:“曰边、曰海、曰江。”边防的重点在广袤曲折的西北,绵延数千里,应当“选将练兵,时谨备之”,要随地建堡,坚壁清野,人自为守,以保护边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海防的重点在东南沿海,对日本窥伺我国的野心要严加防范,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务必要将入侵之敌“拒之于海”。与此同时,他还针对当时忽视江防,认为江防可缓作防备的思想,特别强调了加强江防的重要性。他指出:“迫海而亘中区,外溃则为门户,内讧则为腹心,故江之要与边海均。”并引用唐顺之、郑若曾、王鸣鹤等人《江防论》的观点,将江防分为三重门户,“门户既固,堂奥自安”。这些有针对性的边防观点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茅元仪还有很强的战略忧患意识。在《占度载》中专门列出“四夷”部分,旨在让中华之人详细了解当时边疆各国的军事、风俗、地理等相关情况,以防止有朝一日面临的边境威胁。其在《占度载·度·四夷一》中说:“今天下承平,大患在于夷狄。夷狄之必难久怀,虽圣人复起,不能改也。故我考四夷,而谆谆焉。患先虑其大,故首以北虏。”茅元仪所说之四夷,涉及女真、朵颜三卫、日本、朝鲜等,他认为“臣叛亦何常,盛衰亦易改”。昔日的强者有可能变为弱者,成为明朝的属臣;现在的弱者也可能有朝一日成为强敌,威胁边境安全。“最强者北虏,而今冠带而朝者五十载。女真一小夷耳,授官制贡,奴而使之,今颉颃一隅,骚动天下,此事之已著者也。日本虽屡肆启疆,然志在通市,得其道,可颐指使之。朝鲜世为礼仪之邦,然积弱易降,不可相倚。北虏封贡已久,势难复保。女真奴酋,非渊、勒之流,一将得人,指顾歼夷,此事之未著者。”其在《日本考》中亦有“今我之御倭者綦密矣,然似密而实疏。兵减于伍,将玩于法,器毁于敝,然犹可言也……今防汛者,以捕鱼为业,而舟楫帆樯,敝者莫葺,缺者莫补,自失其险,寡将安弭,至于绝贡市,杜私贩,固万年长策哉。然亦未尽然也”。明确指出当时东南沿海地区对日本的防御过于疏漏,兵员不足,器械废弃,民众也没有必要的防御意识。虽然朝廷禁绝贡市,禁止民间商贸,但亦非长远之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琉球“亦协于倭,不以时至”。虽然表面上臣服中华,但是暗地里“礼义修于外,观望存于中,我恃其服,彼恣其慢,异日隐忧”,随时有可能联合异族攻击明王朝,不可不戒。所以,当朝者应该充分了解边疆各国之详细情况,制订合理的战略防御计划,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