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思想的影响与运用一、马汉海权论思想的影响马汉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
兵法谋略2020.06.16
海军建设思想在海权的六个要素基础上,马汉对海军建设也进行了研究。马汉认为,“海军从严格意义上说,其需要起源于和平时期的航运的存在;有了和平的贸易和航行,海军才能自然地、健康地成长,才有牢靠的基础。”由...
兵法谋略2020.06.16
若米尼的军事思想若米尼在其军事理论著作中,对战争的规律、性质、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创立了较完善的军事理论体系。结合《战争艺术概论》,我们可以从战争的哲学和战争的艺术两个方面对若米尼的军...
兵法谋略2020.06.15
进攻与防御思想从目的而言,进攻具有占领的积极的目的,而防御则是具有消极目的的据守。防御是对进攻的抵御,是在等待下一轮的进攻。进攻与防御这两个概念构成了逻辑上的对立,互为补充,并高度关联。为此,《战争论...
兵法谋略2020.06.15
《战争论》的军事思想一、战争观与战争理论《战争论》首篇名为《论战争的性质》,集中体现了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基本看法与思考。这一篇章不仅关注了抽象的战争概念,而且对战争的目的、手段,战争中的危险、劳累、情...
兵法谋略2020.06.15
一、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出生于1780年,是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也是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西方兵圣”。他的军事名著...
兵法谋略2020.06.15
《武备志》的影响与运用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是对历代军事科学进行的系统归纳总结,它发展了《武经总要》等前代兵书的编纂形式,汇编了众多军事书籍,对历朝兵事武备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并在编纂中简明阐发了自己的...
兵法谋略2020.06.15
利器强兵思想在武器研制方面,《武备志》坚持创新革故,遵循因情而变。为了提升明军的装备,改善国家的边海防设施,提高明军的战斗力,以达到在东南沿海防御日本的侵略,在北方边境抵御后金挑战的战略目的,茅元仪在...
兵法谋略2020.06.15
攻守作战思想在作战指挥方面,《武备志》注重实际作战,强调攻守方法。茅元仪在《军资乘》中列有“战”、“攻”、“守”三篇,主要讨论实战的要领,叙述攻城、守城作战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所使用的武器装备。茅元仪特...
兵法谋略2020.06.15
战略防御思想在军事战略方面,茅元仪注重边海江防,关注战略防御。明代后期,西北边防、东南海防和江防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地方的守备设施又因多年失修而罅漏百出。为此,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多处阐述了加强...
兵法谋略2020.06.15
以阵练兵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茅元仪强调军事训练,讲究研习阵法。茅元仪认为,“言武备者,练为最要”,“兵之有练,圣人之六艺也。阵而不练,则土偶之须眉耳”。他指出,“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
兵法谋略2020.06.15
廉颇是赵国一名英勇善战的名将,他的英雄声名在诸侯间传扬。长平之战,赵惠文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廉颇作将军,结果一败涂地,牺牲了四十五万人,令赵国损失惨重。赵悼襄王立位以后,以乐乘代替...
兵法谋略2020.05.25
1.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巨细皆废弛不治。故第一要务在此。不怕死,则临阵当先,士卒乃可效...
兵法谋略2020.05.24
赏罚之道 不可无度【原文】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故明王之理人,不知所好,不知所恶。”文子曰:“罚无度则戮而无威,赏无度则费而无恩。”故诸葛亮曰:“威之以法,法...
兵法谋略2020.05.24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原文】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
兵法谋略2020.04.23
愚人以短,用人以长【原文】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
兵法谋略2020.04.23
参调而应,利道而动【原文】故口者,机关也,所以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
兵法谋略2020.04.23
变其言者,求其所欲【原文】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干忠...
兵法谋略2020.04.23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原文】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曰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
兵法谋略2020.04.23
勿拿鸡蛋碰石头,要量力而行生存规则只能搬动50斤的东西,却硬要搬100斤,自己不累伤才怪;只能吃两碗饭的肚量,却硬要吃三碗,撑坏了又能怨谁?同样的道理,明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却偏要去做,那最后肯定会被...
兵法谋略2020.04.17
毛遂自荐——把握机遇,主动出击战国末期,秦国大军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虽然赵国竭力抵抗秦军的进攻,但由于长平之战遭到惨败之后,赵国的兵力明显不足。因此局势越来越危急。于是,赵孝成王便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去...
兵法谋略2020.04.08
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
兵法谋略2020.04.07
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
兵法谋略2020.04.07
抵巇之道,塞、却、息、匿【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左(山)右(间)}也。{左(山)右(间)}者,成大隙...
兵法谋略2020.04.06
刘伯温能掐会算料事如神刘基(公元1311~1375),字伯温,原籍浙江南部青田,是明初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把他看做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把他说成是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活神仙”。实际上,刘基不过是...
兵法谋略2020.04.06
老太师姜子牙开创中国军学吕尚,生卒不详。原姓姜名望,又名子牙。其先祖起源于宝鸡,后迁居于吕(河南南阳西),故改姓为吕。吕尚曾任周初最高军政长官的“太师”职务,被周人尊称为“师尚父”,所以后世称之为吕尚...
兵法谋略2020.04.06
风流将军周瑜声威远震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郡舒(今庐江县西南)人,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出身于豪门士族,曾祖、祖父均为东汉显官,当过尚书令,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
兵法谋略2020.04.06
东晋名将谢玄才雄略大谢玄(公元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出身大族,先祖多为显官,其叔父谢安系东晋政治家,位至宰相。谢玄小时候聪颖敏慧,到了壮年,才智过人,颇有大略...
兵法谋略2020.04.06
大将韩信忍胯下辱深谋远断项羽称霸之后,封了18个诸侯,其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刘邦。所以,他把刘邦封到比较偏僻的南郑(陕西南郑县)去,刘邦很不甘心。到了南郑,他养精蓄锐,加紧训练部队,准备将来跟霸王夺天下...
兵法谋略2020.04.06
兵法鼻祖孙武兵书传千古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出身将门,军事家孙书是他的祖父。孙武年少时就喜欢练武,研究军事理论。作为吴国的下级军校,曾参加过吴、楚战争。后来因负...
兵法谋略2020.04.06
宋将石守信盛年释兵权石守信(公元928~984),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是北宋初年着名大将。少时英武,精于骑射,青年时期就投役军旅。最初,投于后周太祖郭威,到广顺初年官至侍卫亲军都虞侯。曾跟随周...
兵法谋略2020.04.05
思想家墨翟首创城防理论墨翟(公元前468~376),主要活动于战国初期,久居于鲁国。墨翟本是孔丘的学生。“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后来因为不同意孔丘所尊崇的繁文缛节,反对孔丘所倡导的厚葬和服三年之...
兵法谋略2020.04.05
史上第一军谋家伊尹始创军谋伊尹,生卒不详。本名挚,因曾在商汤时任官阿衡,太甲时任官保衡,所以历史上又称之为阿衡或保衡。伊尹主要活动于夏末商初(公元前16世纪),曾辅佐商汤取得灭夏战争的胜利,他是我国军...
兵法谋略2020.04.05
义军领袖李密志远才雄 李密(公元582~618),字玄邃,一字法主。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祖居辽东襄平(辽宁辽阳),父李宽为隋上柱国,蒲山郡公,定居长安。李密自幼善读兵书,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公元6...
兵法谋略2020.04.05